慢病预防和调理
                          

体质可分 ● 体病相关 ● 体质可调


                                                                                      ——中医体质学的三个科学论断

       根据2009年国家颁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ZYYXH/T157-2009),钓鱼湾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技术培训,参训者通过学习不仅能熟练掌握体质辨识与判定技术,而且在日后自身和家人养生保健过程中能因人制宜、有的放矢,精准调理,实现少生病、不生大病的健康愿望。

 
① 体质可分论


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因而能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进行分类。经过研究发现的9种体质类型及其形成的概念系统,反映了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为“体质辨识”提供了方法和工具。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② 体病相关论


中医体质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一类疾病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因素与类型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属于痰湿体质较多,成为发生这些疾病的 “共同土壤”。人们过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被疾病“牵着鼻子走”,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而抓住了体质就抓住了根本。现代医学也把这些病称为“代谢综合征”,从代谢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去解释其发病原因。其他还有“结石体质”、“结核体质”、“痛风体质”、“糖尿病体质”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 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因而能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进行分类辨识。
  • 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甚至从根本上改变治疗观点。
  • 女性以肝为先天,一般来说,月经量从初潮就少,一直不好,多数和肾有关,月经量多,颜色淡,和脾有关,周期凌乱,多数和肝有关。

体质六大特点

1、遗传性:体质差异、个体体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所决定的,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这种由遗传背景所决定的体质差异,是维持个体体质特征相对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医体质学认为,先天禀赋的不同决定了体质差异的存在。如禀赋阴不足者,一般多发展为“瘦长型”的阴虚质;禀赋阳不足者,则又成为肥胖型的“痰湿质”的潜在因素。因此,遗传的差异,是导致体质差异的重要内在条件。

2、稳定性:一方面,个体禀于父母的遗传信息,决定个体在后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遵循某种既定的内在规律,呈现与亲代类似的遗传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在个体的生命过程中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另一方面,体质是一个随着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断演变的生命过程。在某个具体的阶段,如幼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个体的体质状态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发生骤然改变,从而使各个生命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体质特点。

3、可变性: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会因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体质发生变化,表现为与机体发育同步的生命过程。后天生活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自然因素,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长期影响,可使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群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适应性变化,从而导致体质发生变化;社会因素,如社会地位、社会习俗、道德水准、精神状态、个人境遇的长期影响,也可引起个体的体质发生变异。

4、多样性:体质的形成与先后天的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的多样性与后天因素的复杂性使个体体质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体质特点也是动态可变的,所以体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呈现其多态性特征。

5、趋同性:处于同一社会背景,同一地方区域,或饮食起居比较相同的人群,其遗传背景和外界条件类同,使特定人群的体质形成群体生命现象的共同特征,从而又表现了群体的趋同性,不同时代的人群也呈现不同体质的特点。

6、可调性: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决定了体质的可调性。在未病情况下,及早采用针对性的措施,纠正或改善由于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所导致的体质偏颇,以降低偏颇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可以预防疾病或延缓发病。体质的可调性使调整体质而防病治病成为可能。

体病相关论

中医体质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一类疾病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因素与类型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属于痰湿体质较多,成为发生这些疾病的 “共同土壤”。人们过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被疾病“牵着鼻子走”,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而抓住了体质就抓住了根本。现代医学也把这些病称为“代谢综合征”,从代谢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去解释其发病原因。其他还有“结石体质”、“结核体质”、“痛风体质”、“糖尿病体质”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体质可调论

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甚至从根本上改变治疗观点。比如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长期以来是寻找和针对“过敏源”,而不是治疗“过敏人”,我们在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哮喘与过敏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研究中,证明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是体质因素,而不是过敏源。所以治疗过敏性疾病要调治过敏人(体质)而不仅是过敏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过敏人”的易过敏状态。 

体质可分论

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因而能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进行分类。经过研究发现的9种体质类型及其形成的概念系统,反映了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为“体质辨识”提供了方法和工具。